什么是“劇場效應”?
百度關于“劇場效應”的解釋有兩條。
第一條是盧梭提出的概念。他認為,當時的巴黎是個大劇場,每個巴黎人在這個劇場中觀劇,同時又主動被動地參與演出。所有人既是觀眾,又是演員。在自覺或不自覺中,人們完成了自我異化。
第二條是個經濟學概念。大意是說,如果劇院突然著火,按照個人利益最大化原則,每個人都選擇快速奔逃,結果大家擁堵在大門口,形成集體悲劇。
在這兩個概念中,共同點是個人角色和社會環(huán)境的失衡。當每個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必然會破壞其他人的利益。大家都這么做,最終結果是誰的利益都不能最大化,甚至出現整體利益最小化。
這就是“無序”局面。“無序”的結局通常是“雙輸”“多輸”甚至“全輸”。到最后,往往沒有贏家。所以,秩序和法律就顯得重要了。“良序”的出發(fā)點不是維護局部利益的最大化,而是維護整體利益的最大化。
糟糕的是,當下教育從未建立過“良序”,一直在各種“壞序”中淪陷,最終無可挽回地墜入“無序”的深淵。
另一種“劇場效應”
來說一種既相似,又略有不同的“劇場效應”。
一個劇場,大家都在看戲,每個人都有座位,都能看到演出。忽然,一個觀眾站起來看戲(可能是為了看得更清楚,也可能身高較矮),周圍勸他坐下,他置若罔聞,大家求助劇場管理員,管理員卻不在崗。于是,周圍的人也被迫站起來看戲。最后,全場的觀眾都從坐著看戲變成站著看戲。
有什么區(qū)別嗎?先站起來看戲的人短時間內看得更清楚了,等到大家都站起來,所有人看的效果和原來幾乎相同。只是,所有人比原來付出了更多的體力成本,得到了和原來一樣的(甚至更差)觀劇效果。
悲劇的是,雖然大家都更累,卻不會有人坐下來。因為坐下來啥也看不到。相反,還會有人開始站在椅子上看戲,引發(fā)更多人也站在椅子上。于是,一種空前的奇觀出現了,椅子不是用來坐的,而是用來站的。
結果,破壞秩序的人沒有得到持久的收益,而遵守秩序的人成為受害者。表面上要怪那個破壞秩序,先站起來的觀眾,實際上,真正的責任人是劇場管理員。
“劇場效應”綁架教育舉例
“劇場效應”正在中國教育泛濫成災。中國教育被惡性失序綁架,在每況愈下中加速墜落。
01
不斷延長的上課時間。
學生每天需要多長學習時間?國家有規(guī)定,生理也有規(guī)律。然而,“劇場效應”卻一再突破國家規(guī)定和學生健康的底線。
以普通人口大省的高中階段為例,其邏輯演變如下:
第一階段(坐著看戲):所有學校都按國家規(guī)定執(zhí)行,比如一周上五天課,每天上8節(jié)課,沒有早晚自習。
第二階段(個別人站起來看戲):突然,有學校改成一周上六天課,每天上10節(jié)課,取得了好的成績,贏得了家長好評。
第三階段(所有人站起來看戲):其他學校被迫跟進。一段時間后,學校都成了六天上課制。大家的辦學時間達成了新的平衡。
第四階段(站在椅子上看戲):某些學校索性改成兩周休息一次,加上早晚自習,更有甚者,早上五點起床,晚上十一點休息。其他學校再次被迫跟進。
如此,愈演愈烈,甚至有的學校一個月才休息半天,盡管駭人聽聞,但比比皆是。先延長時間的學校在一小段時間內取得一定優(yōu)勢,但隨著其他學校跟進,其先發(fā)優(yōu)勢逐漸喪失。各個學校辦學成績和排序沒有本質變化,但是大家更累了。
盡管有部分學校迫于壓力,沒有完全跟進,但再也沒有任何學校(尤其是重點學校)膽敢回到五天上課制、不上早晚自習的起始狀態(tài)了。所有學校都回不去了。
02
愈演愈烈的補課。
上述舉例說的一般是高中。初中和小學,國家政策還是比較嚴的,畢竟對小孩下手,大多公辦學校還是不好意思的。于是,另一個替代品上場:補習班。
第一階段(沒有人上補習班):同學們學習成績有好有差,好在老師和家長并未特別在意,幾乎沒有人會為了提高分數上補習班。這是起始狀態(tài),回顧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學校,幾乎沒有補習班這種鬼東西存在。
第二階段(個別人上補習班):突然,有同學利用周末時間補課,或者上補習班,或者找家教,短時間提升了成績排名,引發(fā)了其他家長效仿。
第三階段(大部分人上補習班):競爭愈演愈烈,幾乎所有同學都上補習班。結果大家的成績排序又回到起始狀態(tài)。
第四階段(追求名牌補習班和名校老師):上補習班已經不給力了,需要上名牌補習班,找名校老師補習。“你家孩子報的哪個補習班?”已經成了家長聊天的中心話題。某些“名牌補習班”一位難求,招生比公辦名校還牛,放學時常常造成交通擁堵。一些“名校老師”炙手可熱,大賺鈔票。更有補習班或老師違規(guī)宣傳,拉大旗扯虎皮,李鬼冒充李逵,坑蒙拐騙不乏其人。
過去是學習差的上補習班,現在是學習好的上補習班。為什么好學生也上補習班?因為好學生也在通過補習變得更好,你不努力就會落后!至于學習差的,連補習班也不收。好多補習班需要先考試,掏錢不一定讓你來上。
如此,苦了家長和孩子。
吊詭的是,如此惡性競相上補習班的結果,得到和原來一樣的排序和升學結果。不同點在于:家長的負擔更沉重,孩子的童年更悲催,而補習班和補習老師則大肆斂財,喜笑顏開。道理都明白:如果大家都不上補習班,給孩子減負,給家長松綁,不好嗎?但,誰也回不去了!
03
瘋狂的作業(yè)。
前一段時間,一篇家長陪孩子寫作業(yè)的推文一度刷屏。文中提到:陪孩子寫作業(yè)成了危險工種,陪寫作業(yè)導致家長心肌梗塞,還開出了陪孩子寫作業(yè)的必讀書目:第一階段《親密育兒百科》、《孩子你慢慢來》、《讓孩子做主》,第二階段《莫生氣》、《佛經》、《老子》、《論持久戰(zhàn)》,第三階段《心臟病的預防與防治》、《高血壓降壓寶典》、《強迫癥的自我恢復》,第四階段《活著》……
作業(yè)是如何理直氣壯地蹂躪學生和家長呢?同樣可以在“劇場效應”中找到答案。
第一階段(作業(yè)不多):上世紀八十年代是作業(yè)的童年期,那時科目少,作業(yè)少且簡單,放學也早,完成作業(yè)不是問題,寫完還能愉快玩耍。課余男生上樹掏鳥窩,下河捉魚鱉,女生跳皮筋,做手工,都是常態(tài)。
第二階段(作業(yè)變多):某些科目或老師增加了作業(yè),這門科目成績立竿見影,迫于考評壓力,其他各科紛紛跟進。
第三階段(作業(yè)變態(tài)):增加作業(yè)數量已經過時,作業(yè)的種類和形態(tài)也與時俱進。除了老師改的作業(yè),還有家長改的作業(yè),除了課內作業(yè),還有課外作業(yè)、展示作業(yè)、探究作業(yè)、網絡教育作業(yè)、全程簽字改錯、微信打卡、拍照上傳……
第四階段(作業(yè)發(fā)瘋):作業(yè),重在落實,落實關鍵在家長。寫作業(yè)成了衡量學生學習態(tài)度和家長對學校支持力度的重要維度。不寫作業(yè)要罰站,甚至停課,在許多學校已成常態(tài);監(jiān)督作業(yè)不力的家長被請到學校面談也屢見不鮮。
同樣,每個學生和學校都多寫了作業(yè)后,他們的成績排序并不會有顯著變化。只是,老師、學生、家長都更疲憊。學生對學習厭惡,對學校憎恨。學校?不存在的,只是一個集中起來被懲罰寫作業(yè)抄作業(yè)罰作業(yè)的地方。要命的是:誰也停不下來。
孩子們未必能贏在起跑線,可能先累死在作業(yè)本中。
04
尷尬的優(yōu)秀教師。
瘋狂的惡性競爭不但鯨吞著學生和家長,也蹂躪著教師,甚至使課堂生態(tài)發(fā)生逆向淘汰。
前幾天和一個初中學校的老師聊天。她是一位有近二十年教齡的優(yōu)秀政治教師,教學成績一貫優(yōu)秀,課堂有趣有料,深受學生歡迎,在各類公開課競賽中名列前茅。然而,這位公認的愛崗敬業(yè)的資深優(yōu)秀教師卻尷尬又無奈地成為了學??荚u體系中的“后進教師”。
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是這樣的,這所中學師資不夠,學校讓一個職員(完全沒有任何教學經驗,學的是體育專業(yè),不是政治專業(yè)。)代理幾個班的政治課。這位代理老師缺乏政治課的理論和專業(yè)素養(yǎng),談不上什么課堂技巧,更沒有什么情景化,探究化教學。上課先用十分鐘讓學生劃重點,剩余三十分鐘讓學生背,人人過關的背誦。背不熟的同學下課后到辦公室接著背,完不成任務的約談家長。
一學期后,這個老師帶的班級成績遙遙領先。學校領導對代課的“外行教師”刮目相看,贊譽有加,批評其他老師是“假內行”,要向這位代課老師學習“先進經驗”。
于是,這個學校的課堂也呈現出“劇場效應”,老師放下了啟發(fā)誘導的教學方法,課堂不再采取信息技術,不再拓展課外資源,不再討論展示,不再鉆研教材教法,也無心學習課改經驗,全部變成了“背書+默寫”的教學方式。
課堂生態(tài)徹底淪陷。
當所有課堂都淪為了背背背,練練練后,學生成績又回到了原來的排序,所有的老師業(yè)績也回到了原來的位置。只是,學生們更累了,更厭學了,因為課堂“沒意思”了。老師們更傻了,更倦怠了,因為教學變成了體力活。
本應該讀書、思考、討論、滋養(yǎng)靈魂,激發(fā)思想,孕育智慧的學校淪為制造背書機器,批量生產文盲,摧毀文化血脈,扼殺創(chuàng)造力的集中營。這就是“劇場效應”泛濫的惡果,這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的逆向淘汰。
05
肆無忌憚的超級中學。
當“劇場效應”相互疊加,把封閉管理+集中補課+集中訓練+違規(guī)招生等幾種劇場效應形成組合拳時,一種人類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怪胎橫空出世了,這就是:超級中學。其他國家皆無,唯我華夏獨有。
第一階段(沒有超級中學):各個學校按國家政策有序招生,各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點。
第二階段(超級中學崛起):某個中學采取超常手段,延長在校時間,周末補課,尤其是采取重金吸引外地尖子生源和外地優(yōu)秀教師,升學率突飛猛進,并迅速擴大招生規(guī)模。
第三階段(超級中學膨脹):隨著升學率上漲和招生規(guī)模擴大,超級中學對周邊的優(yōu)質生源和優(yōu)秀師資形成虹吸效應,并通過“借讀生”“分校生”“補習生”的高昂學費獲得豐厚回報,再用資金繼續(xù)吸引外圍甚至全省的優(yōu)質生源和師資,形成辦學規(guī)模擴大+壟斷尖子生+資金鏈回報+聲譽提升的滾雪球效應。
第四階段(超級中學模式推廣):隨著一兩所超級中學的崛起,其他有實力的中學也步后塵;無實力的周邊縣區(qū)中學招生和辦學水平快速下滑,甚至全省范圍內的普通中學陷入大面積崩塌。
結局:只要是有超級中學存在的地區(qū)或省份,所有學生的求學之路變得更加艱難。
其一、進入超級中學的尖子生要投入更多精力才能比拼過越來越高的分數線;
其二、單靠分數無緣進入超級中學的中等生,必須花費高昂學費才能獲得超級中學的學位,升學成本劇增,扼殺了中下階層子弟的上升通道;
其三、具備學習潛力,但經濟條件較差的普通學生,只能在日益塌陷的普通中學讀書,求學之路更艱難,上升通道更狹窄;
其四、原本學習成績較差的一般學生,只能早早輟學打工。
超級中學的存在并未真正提升所在省份的教育質量,也不會增加名牌大學在該省的招生量,只是讓該省的學生更累,老師更累,普通中學淪陷,家長經濟負擔劇增。只有超級中學的管理層,才是唯一獲利者。
可是,你以為超級中學的滋味好受嗎?未必。超級中學如同刀尖上跳舞的獲利者,風口浪尖,高處不勝寒,它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不敢有絲毫放松,根本停不下來。只要稍一閃失,其他超級中學就會取而代之。
變態(tài)的陀螺要想穩(wěn)定,只能加速旋轉。只要放慢了旋轉步伐,就意味著崩潰。
誰是“劇場效應”的受害者?
“劇場效應”覆蓋之下,人人皆是受害者。
孩子們是首當其沖的受害者。他們如此辛苦,得到的不過是和原來幾乎一樣的結果。在被如此單調機械枯燥的約束十幾年后,他們離開學校時,往往對讀書充滿厭倦。你還能指望這一代人有什么創(chuàng)新精神?
家長們也是受害者。錢包被掏空,身體被榨干,親子關系被破壞,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希望陸續(xù)破滅。為了孩子的未來透支了孩子的成長,為了分數摧毀了家庭和諧,到頭來發(fā)現高分并沒帶來傳說中的成功。當孩子身心破壞,親情殘破不堪,即使少數孩子出人頭地功成名就,這樣的成功又有何意義?
老師們也逃不過。表面看某些老師從補習中獲利不少,但大多數老師舍棄了健康和家人,也未必能成就學生的輝煌。工作時間如此之長,法律規(guī)定的雙休日和寒暑假,對于中國的高中教師來時,一直是個遙遠的傳說。更為滑稽的是,在付出高強度的勞動后,他們發(fā)現,培養(yǎng)的學生除了獲得幾個分數,在人格、道德、思想方面幾乎毫無建樹。
從本質上看,“劇場效應”綁架了教育。在惡性競爭中,教育實現了自我異化。學校在制造文盲,教育在摧殘文明。
往大了說,幾代人全部沉浸在考試中不能自拔,如此成長起來的人才,其創(chuàng)新能力不容樂觀。改革開放近四十年,我們的大部分工業(yè)品產量已躍居世界第一,可是,我們的人才培養(yǎng)水平又位居世界第幾呢?
誰制造了“劇場效應”?
是學生嗎?可是努力學習、出人頭地并不是錯啊。是家長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也不算錯啊。是教師嗎?提升考試分數,就是教師的責任啊。是學校嗎?學校在種種壓力下,要生存啊。
秩序的破壞是集體合謀的后果。人人既是秩序失衡的破壞者,又是秩序失衡的受害者。
當雪崩到來時,每一片雪花都說和自己無關,無數片雪花合謀了雪崩;當洪災襲來時,每一條小溪都說和自己無關,無數條小溪合謀了洪水。
是孩子們愿意上補習班、寫作業(yè)嗎?不是。是家長樂意孩子受苦受累嗎?不是。是評價尺度的單一,是過度惡性的競爭,是監(jiān)管的缺位,是相對匱乏的資源,是生存的焦慮,是下一代不能輸的恐懼,綁架著家長、孩子和老師們。
當然,還是要區(qū)分主次責任。
第一,是監(jiān)管者的監(jiān)管缺位。維護秩序是監(jiān)管者的本職工作,學生在校時間一再延長、非法補習機構泛濫成災、作業(yè)數量不斷加碼、超級中學違規(guī)招生,國家早都有明文規(guī)定限制,可這些規(guī)定卻形同一紙空文。監(jiān)管者應對“劇場效應”的失衡負主要責任。
第二、是教育者的欲拒還迎。學校和教師應該是抵擋“劇場效應”的重要防波堤,面對惡性競爭、利益誘惑、家長壓力,教育者應該有起碼的良知和操守,不能一再喪失底線。這個底線就是:不違法,不違規(guī),不傷害學生的身心健康。一防波堤中,學校的管理層責無旁貸。
第三、是無良商家和媒體的大肆攪局。補習機構為了牟利,利用媒體大肆違規(guī)宣傳,無所不用其極,營造“不能輸在起跑線”“升學秘籍”“提分寶典”“名師點撥”等虛假信息,加劇了家長和學生的焦慮。
第四、家長和學生。他們是被裹挾到洪流中的弱勢群體,無力制定政策,無力甄別信息,無法改變規(guī)則,只能在洪流中掙扎自救。他們每一次自救都加劇了洪水的泛濫,既傷害了別人,也無法將他們從洪流中拯救脫離出來。
【歡迎轉載并投稿】和諧中國網
郵箱:731590068@QQ.com
微信:131 4145 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