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一個學生究竟要學習哪些基本知識?培養(yǎng)哪些習慣?到底要不要參加學生社團?是否有必要為分數(shù)提高而犧牲課余時間?
3月10日至3月31日,在上海正式宣布義務教育階段“公民同招”后,上海所有的公立中小學校都拿出了“看家本領”,它們會在近一個月里向家長、學生預約開放,邀請家長、學生來學校看看,進入小學、初中后究竟要學哪些本事。
“特別想給所謂的‘雞血’家長看看,真正身心健康的孩子應該是什么樣的。”3月10日周六,上海市浦明師范附屬小學(以下簡稱“浦師附小”)的進校走廊兩邊,羅列了91種非語數(shù)外的特色課程,校長金春雷告訴記者,他想讓每一名進校參觀的家長了解學校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健康成長。
“公民同招”給公辦校帶來動力
記者了解到,實際上從去年開始,上海市教委就要求所有公辦中小學校打開大門,讓有意愿、有條件對口入校的家長、學生走進校園看看,每年招生季前確定校園開放日。上海市教委基教處處長周勤健說,這是市教委借鑒國外眾多學校經驗想出的新點子,“一些教育強國,從小學到大學,都有預約開放的規(guī)定。過去,民辦學校自我宣傳意識強,有校園開放日;但全市1300所公辦校,對外開放、自我展示的意識還有待加強”。
今年的公辦校校園開放日,情況尤為特殊。這是上海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公民同招”后的首個公辦校校園開放日。
上海過去的情況是,民辦學??梢該駜?yōu)錄取學生,民辦小學、中學可以在入學前通過面談、IPAD機測等方式挑選優(yōu)質生源,而公辦學校則必須就近錄取對口學區(qū)的學生。民辦校招生時間,比公辦校對口錄取時間提前了半個月到一個月。
這種招生錄取方式,讓家長都會在民辦校招生季先去“考一考”,考上了民辦校就進民辦校,考不上民辦校再對口錄取公辦學校。最終造成小學、中學階段民辦學校比公辦學校更有名、更出成績。
上海市黃浦區(qū)一所優(yōu)質公辦小學的校長曾對這種招生辦法嗤之以鼻:“那些所謂名牌民辦學校,在招生時有的甚至使出了測智商的題目,把智商最高的孩子往里挑。這些學校的成績好,那是孩子質量好,并不是老師水平有多高。”
最明顯的對比是,到了高中階段,因為所有初中生都要經過全市統(tǒng)一的中考投檔錄取,老牌的公辦高中生源穩(wěn)定,依然在滬上具有極高知名度、高考質量佳。
今年,上海市教委根據(jù)實際情況調整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制度,施行“公民同招”政策。即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同時招生,民辦學校考試未錄取學生,只能進入對口公辦校的第二輪招生。如果對口公辦校在第一輪招生中已招滿,那么那些放棄對口公辦校第一輪招錄的學生,只能進行地區(qū)內的就近協(xié)調。
這給優(yōu)質公辦校帶來了極大利好。今年的校園開放日,將成為公辦校留住優(yōu)質“對口生源”的最重要一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