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優(yōu)美講演 (攝影 朱斌 趙軍)
編者按
昨天晚上7:30,著名學者于丹再度登上《揚州講壇》,主講《感悟中國智慧》,文辭優(yōu)美,觀點新穎。講座最后,星云大師登臺開示。
本報今特輯錄現(xiàn)場錄音,以饗讀者。
佛光山曾經(jīng)舉辦過一次活動,叫做“把心找回來”。我們要找回什么樣的心呢?慈悲心、感恩心、懺悔心,我們越來越發(fā)覺,我們距離自己的心越來越遠。
我們的心中,還有那輪明月嗎?
中國有很多字的構(gòu)造,都是和“心”有關(guān)的,比如說“思想”,不是腦海里的,而是和心有關(guān)的。人的很多感情,比如慈悲、感恩、懺悔,都是從“心”而來的??鬃诱f,所謂君子,就是“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可以說,所有美好的、悲觀的情緒,都是和“心”有關(guān)的。
把“心”加上一個門,就成了“悶”,誰來打開這道門呢?大家看看風月無邊,但當宇宙飛船登陸月球,知道月亮只是一個表面坑洼不平的星球時,大家還會吟誦“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的詩句,還會相信月亮上有寂寞嫦娥、溫潤玉兔、釀出歲月桂花酒的桂花樹嗎?所以說,我們很羨慕孩子們,他們是不折不扣的天使,因為他們相信,相信月亮上凄美的神話故事,星星眨眼是在說話,花開葉落是有秘密的。
如今的我們,守著明月卻看不見。當張若虛還在叩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時,在這個歲月流水,英雄輩出的年代,我們卻已經(jīng)麻木了。
有一句諺語,說山坡上開滿鮮艷的花朵,在牛羊眼里卻全是飼料。這個時代,到底是鮮花少了,還是牛羊多了?大家都看重“有用”的飼料,看不到“無用”的鮮花。我們讓孩子們?nèi)W鋼琴,不是打開想象之門,而是為了考試加分。我們讓孩子們?nèi)W舞蹈,不是塑造形體,而是為了升學。所有的藝術(shù),都淪為了手工藝。
李白在月下,曾經(jīng)感傷“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也曾感嘆“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如今的金樽越來越豐富,但還能裝得下一輪明月嗎?
古代貶官張孝祥,在一片落寞中,仍然可以寫出“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銀河共舞,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好處難與君說。應念嶺海經(jīng)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fā)蕭疏襟袖冷,穩(wěn)泛滄溟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巯溪殗[,不知今夕何夕”的詩句,這是因為他心中有明月。
看花久了,花是從心中綻放的??丛戮昧?,月光是從心中放射出來的。蘇東坡說“菊花開時乃重陽,涼天佳月即中秋”,有菊花就是重陽,有月光就是中秋??梢?,心從來沒有遠離過,只是我們還能找得到嗎?
人生要如茶葉在沸水中綻放
我們總是過于匆忙,以至于連喝茶的時間都沒有了。其實,喝茶是一種儀式。茶在歲月之中,人在草木之間,期待著那一種相遇和蘇醒。我們生活的時代,都是鋼筋水泥,缺少草木之氣。
人生是一鍋沸水,要看你拿什么放進去。一種是生雞蛋,時間久了,就變硬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多少人的心腸是變硬了,總是在感嘆人心不古,世道黑暗。一種是胡蘿卜,從開始的鮮亮色澤,變成了最后的稀泥,這就是被生活“煮”軟了。變軟的人比變硬的人還要多,這就是無處不在的老好人。還有一種選擇,就是干茶葉,茶葉吸收了水分,變得豐潤而自信,并且把無色無味的水變成了一鍋香茶,這才是人生最好的狀態(tài)。儒道釋在人生境界上是一致的
中國有三種思想:儒、道、釋。在人生的終極境界上,那是達到一致的。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經(jīng)過幾十年的沉淀,到了七十就達到了內(nèi)外合一,社會與人的內(nèi)心達到了一致,就如同茶葉一樣。
儒家用了“從心所欲、不逾矩”七個字,道家只用了五個字:“外化內(nèi)不化”,這是莊子所說的。外化,就是不要橫眉冷目,在社會上要融合他人,“化”入社會。而“內(nèi)不化”,則是內(nèi)心不妥協(xié),不會找不著自己。
佛家就更為簡單,就是兩個字:“覺悟”。這不是外在的標準,其實就是“見我心”,我們看到別人,卻看不到自己的心。
我們需要把心找回來,心并不遙遠,就在明月之上,煙花之中,三月的微笑瞬間,心永遠都在那里,等著你的喚醒。
儒家教會人與社會的關(guān)系,這樣才能安身立命;道家教會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這樣才能滋養(yǎng)身心;佛家教會人與自我的關(guān)系,這樣才能溝通心靈。文化從來就不是艱澀難懂的古文,而是一陣風,一輪月,一場微笑。#p#副標題#e#
《論語》中最為核心的是“仁”
不足2萬字的《論語》,最為核心的就是出現(xiàn)了190多次的“仁”。何為“仁”?二人為“仁”。每兩個人之間的關(guān)系,構(gòu)成了“仁”。人生中,90%的時間是和熟悉的人在一起的,所以能夠把每兩個人之間的關(guān)系處理好,就構(gòu)成了整個社會的“仁”。
仁愛有多難,其實只要“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只要常做好事,常說好話,好心自然就長起來了。
曾子曾說,《論語》之道,一個“忠”,一個“恕”。朱熹更是分析道,“中心為忠”,最大的忠誠不是忠于外表而是內(nèi)心,就是老百姓們所說的,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而“恕”也很簡單,“如心為恕”,就是要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山村和漁村的人,生活方式很不一樣,南北兩邊的人,飲食習慣各不相同,所以要多為別人著想。所以,朱熹總結(jié)說:“近己為忠,推己為恕”。
人在社會上,就是和人,和事打交道,如果以“忠”、“恕”為行事準則,自然就沒有什么擺不平的了。
人生處世的哲學
有弟子問孔子,如何做到“仁”,孔子說:“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恭則不侮,恭敬就不會受欺侮。人與人之間出現(xiàn)了矛盾,往往是因為自己本身劍拔弩張了,內(nèi)心的那根弦繃得太緊了?,F(xiàn)在很多精英都很憤怒,因為憤怒是一種標簽,因為在一個單位里,憤怒的永遠是老板,因為實習生一憤怒,立刻被炒掉。同樣的,在家里憤怒的,只能是戶主而不是保姆。日久天長,人就被憤怒綁架了。好好善待別人,是自己有尊嚴的前提。
寬則得眾,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自己要把內(nèi)心養(yǎng)寬了,遇到什么事情,才能夠放得下。總有一些人,有一種習慣性的挑剔,看什么都不順眼,到處挑刺,可以肯定的是,這種人肯定沒有什么朋友。
信則人任焉,誠信就會得到別人的信任?,F(xiàn)在大學生就業(yè)難,很大程度是因為誠信度不夠。學生畢業(yè)后10多年,在社會上取得成就最大的,不一定是學習尖子。往往生活委員要比學習委員做得好得多,因為學習委員智商高,只注意自己的學習。而生活委員則要關(guān)照大家,不會失信于人。
敏則有功,勤敏就容易獲得成功。經(jīng)常有人說,結(jié)果很糟糕。但是所謂結(jié)果,是已經(jīng)結(jié)束不能更改的后果。想想看,無論你是欣喜還是悲傷,還有明天,哪怕是沙塵暴的天氣,那也是明天,悲喜都會有所改變,只要一息尚存,生命就沒有結(jié)果。
惠則足以使人,施惠就能很好地使用人。你有恩惠之心嗎?做領(lǐng)導,要能看到他人的價值,只有發(fā)現(xiàn)了部下的價值,才能讓部下更好為你工作。
恭則不侮,寬則得眾,是教人的修養(yǎng);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是教人做事的方式;惠則足以使人,是教人做領(lǐng)導的智慧。
孔子也說,有四種事情是要斷絕的,那就是“勿臆、勿必、勿固、勿我”,“勿臆”是不要胡思亂想,事事想當然;“勿必”是不要亂較勁;“勿固”是不要頑固不化;“勿我”是不要任何事情都以自我為中心??鬃诱f“不憂不懼”,可是能夠真正做到的,是很難的。正如小和尚問道老和尚,何為“參禪”。老和尚說,參禪就是“吃飯、睡覺”。吃飯能夠做到不挑肥揀瘦,睡覺能做到心無雜念,解決了吃飯睡覺的問題,就是參禪了。
道家也是這樣,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說不要相信人定勝天,不要在局限真理上較真。所謂“局限”,就是自己的“局”小了,就會受到限制。
我們要以儒家為大地,在大地上才能行走踏實;要以道家為長空,才能逍遙似神仙;最后要以佛家為內(nèi)心,聯(lián)系心靈與生命。 (記者 桂國 王鑫 根據(jù)錄音整理)#p#副標題#e#
【名家面對面】
于丹向揚州致敬:花好月圓,茶禪一味
一抹優(yōu)雅,一股溫潤的幽香。于丹來了,帶著她那熟悉的笑靨。
夜雨給蜀岡這片風流蒙上詩意。
“外面風有點大,雨也有點急,但是這么多人濟濟一堂。我作為一個外鄉(xiāng)人,要向揚州致敬。”于丹說,對于北方人來說,煙雨蒙蒙是一直美好的浮想。聽到“煙花三月下?lián)P州”,聽到“煙雨江南”,就不禁浮起夢幻,雨絲煙波畫舫。
“在我們那里雨是很急的,風是吼吼的,大家知道北京風沙一片,在這個時節(jié),我們其實很羨慕你們能夠擁有煙雨,煙雨是潤心的,整個人溫潤化雨。”
在于丹的眼里,江南的文化就是一種陶冶。
一問:是什么讓她致敬揚州
(因為揚州太多地出現(xiàn)在詩詞歌賦中。文化是身處其中的一種生活方式。)
言語有時是孱弱的,心靈是永恒的。她寧可做一位外來的觀光客,用心和眼睛發(fā)現(xiàn)揚州,感悟文化。
“也許常居揚州的人,并不了解你們擁有多么奢侈的氛圍。為什么我作為一個外鄉(xiāng)人要向揚州致敬?因為揚州太多地出現(xiàn)在詩詞歌賦中。文化不是拗口咬牙的經(jīng)典,是我們身處其中的一種生活方式。”
文化的記憶最早出現(xiàn)在《周易》中,“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觀察人間世態(tài),再把它融會成一種當下的思想理念,教化人心。文而化之,這就是文化的本義。
“我不把文化簡單地理解為一個名詞,我更希望它是一個動詞的過程。我們這個民族還缺少文嗎?當我們說起五千年的文明史,大家如數(shù)家珍。我們隨便去問一個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他都可以把四大發(fā)明倒背如流,但是,這樣我們機械的工作就不繁忙了嗎?一定能讓我們睡覺的時候不失眠嗎?”于丹說,四大發(fā)明未必能解決這些問題,因為文是文,化是化。中國的文化很多,但是不一定轉(zhuǎn)化為智慧,智慧很多,但不一定被每個人感念于心。
“身體力行,從當下開始,就在身邊,我們感悟揚州吧!”
二問:夜晚講座的“理由”
(月有陰晴圓缺,給人平常心。)
昨天,已經(jīng)步入第三個年頭的《揚州講壇》首次在夜間舉辦講座。
“揚州人多奢侈啊,在這里你們擁有了什么樣的千古明月啊,為什么大家說‘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今天的生活,我們在太陽之下的光陰太多,而在月光之下的光陰太少。我很高興,我們是在晚上濟濟一堂,因為晚上的心靈是屬于我們的,白天的身份和角色是屬于公眾的。”
中國人最講陰陽的平衡。
于丹說,太陽是一個怎樣的意象?只要它出來,都是圓滿的,永遠滾燙的,永遠充滿了耀眼的光芒。
這樣的光,這樣的熱,這樣的圓滿,給了人進取心。而月亮呢,每天都不一樣,提醒我們?nèi)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給了人平常心。
“如果我們過多地受太陽‘照耀’,而忽略了明月,人會變得過分貪婪。甚至因為貪婪而焦慮。因為你總想圓滿,哪有這樣圓滿的好事呢?”
明月也是一種哲學。人在月光之下,都說月色如水,人浸潤到水中,思緒猶如水草招搖展開。#p#副標題#e#
三問:揚州的壟斷性魅力在哪
(八個字——花好月圓,茶禪一味)
揚州是一方神奇的土地,永遠有著一種歷史的瑰麗。
為什么揚州這個地方能留住人的夢幻,留住人的生命中最好的光陰?
一個盛唐故去,余音裊裊。一片薺麥青青,想見當年繁華。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于丹感嘆,“這樣的追問我們還聽得見嗎?我相信橋邊的明月還在,芍藥年年怒放,但我們的心何等遙遠。”
“我之所以那么羨慕做一個揚州人,是因為你們守著一個什么樣的寶藏,你們守著讓自己心靈歡愉的理由。”
于丹說:“揚州這個地方真要打國際的品牌,有八個字——花好月圓,茶禪一味。這對揚州來說是壟斷性的。”
她繼而解釋,這個地方的煙花是其他地方不可復制的,這個地方的明月占盡天下。更可在茶禪一味中去看明月,思古今。獲得是的無用之間身心的愜意。無用的流光打開了生命的境界。
觀一觀明月,觀一觀內(nèi)心。于丹說,揚州是一種陶冶。明月在心,可以讓我們獲得比現(xiàn)實生活太多的超越。
揚州是中國最浪漫的城市。(記者 桂國 王鑫)
“素描”于丹
門前冒雨排起的長隊,告訴你于丹還是那么熱。
高跟鞋,牛仔褲,于丹,青春的于丹。
這是于丹第二次登上《揚州講壇》,所不同的是,從白天轉(zhuǎn)到夜晚。一樣的是,還是那樣的妙語連珠,優(yōu)雅氣質(zhì)依然能夠從臺上蔓延開來,滿座高朋百姓,她的訴說在現(xiàn)場靜靜地流淌,潤了心田。
于丹真是出口成章,美麗的詞藻,詩意盎然,一氣呵成,大氣優(yōu)雅,在她身上回旋、散發(fā)。在她的口中,從唐詩到宋詞的跳躍,自自然然,厚積薄發(fā)。 (桂國 王鑫)